背景事件:7月26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上海新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正式发放,上汽智己汽车(联合享道出行)和上汽友道智途双双获颁上海市新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上汽集团由此成为行业唯一一家获得乘用车和商用车领域“双牌照”的企业。新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的正式落地,将进一步推动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我国在全球自动驾驶商业化竞赛中又迈出了积极一步。同时,在“模数引领,智行未来"AI赋能自动驾驶创新发展论坛上,《上海高级别自动驾驶引领区“模速智行”行动计划》发布,总体目标为2027年基本建成全球领先高级别自动驾驶引领区,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网联产业集群。
2025年国内中高阶智驾渗透率有望翻倍,带动国内350亿增量市场。芯片、控制、传感、连接四大环节均有望受益,其中芯片、控制器弹性较大、格局清晰。考虑到2026年自主车厂有望跟进智驾平权战略,行业近两年景气度有望持续走强。
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增量预测》,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聚焦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云控平台和基础支撑四大领域,其中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路侧通信单元、路侧计算单元、路侧感知设备、交通管理设施等。结合当前路侧建设成本情况以及对未来规模化应用后的成本下降考虑,预计2025年/2030年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带来的产值增量分别为223/4174亿元(中性预测)。车路云蓝海市场空间广阔,有望开启产业链公司新成成长曲线。
一、核心产业链全景图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涵盖 感知-决策-执行-通信-整车-车路云协同 六大环节,2025年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下,各环节均进入高速成长期。根据《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增量预测》,2025年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产值增量达223亿元,2030年或突破4000亿元。
二、细分领域及核心标的
1. 感知层:环境信息采集核心
摄像头:联创电子(002036.SZ,特斯拉认证供应商)、舜宇光学(02382.HK,全球车载镜头市占率30%)、宇瞳光学(300790.SZ,车载镜头产能扩张中)。
激光雷达:速腾聚创(02498.HK,固态激光雷达量产)、禾赛科技(美股,L4级方案核心供应商)、万集科技(300552.SZ,路侧激光雷达龙头)。
毫米波雷达:德赛西威(002920.SZ,4D成像雷达量产)、森思泰克(海康汽车电子子公司,商用车前装突破)。
高精度定位:华测导航(300627.SZ,北斗三代+IMU组合导航)、中海达(300177.SZ,高精度地图数据服务)。
2. 决策层:算法与芯片驱动
智驾芯片:地平线(未上市,征程6系列算力560TOPS)、黑芝麻智能(未上市,华山A2000支持跨域融合)、华为昇腾(全栈自研方案)。
域控制器:德赛西威(002920.SZ,L4级域控量产)、华阳集团(002906.SZ,舱驾一体方案突破)、均胜电子(600699.SH,国际Tier1整合能力)。
算法与数据:百度Apollo(L4级开放平台)、小鹏汽车(XPEV,XNGP城市导航辅助驾驶)。
3. 执行层:线控系统升级
线控制动:伯特利(603596.SH,WCBS 2.0响应时间<150ms)、拓普集团(601689.SH,集成式制动方案)。
线控转向:耐世特(01316.HK,全球市场份额15%)、浙江世宝(002703.SZ,电动助力转向国产替代)。
底盘域控:经纬恒润(688326.SH,底盘线控系统量产)。
4. 通信系统:车路协同关键
V2X模组:移远通信(603236.SH,全球市占率35%)、广和通(300638.SZ,5G+C-V2X技术领先)。
路侧设备:千方科技(002373.SZ,智慧交通项目覆盖全国)、金溢科技(002869.SZ,ETC前装市占率70%)。
云控平台:中科创达(300496.SZ,智能座舱OS+云端协同)、四维图新(002405.SZ,高精度地图+数据服务)。
5. 整车制造与运营
乘用车:比亚迪(002594.SZ,DiPilot智驾系统)、赛力斯(601127.SH,华为ADS 3.0合作)、小鹏汽车(XPEV,城市NOA落地)。
商用车:上汽友道智途(L4级港口无人车)、宇通客车(600066.SH,自动驾驶客车商业化运营)。
Robotaxi:百度Apollo(商业化试点)、小马智行(上海牌照落地)。
6. 车路云协同:新基建增量
路侧基建:高新兴(300098.SZ,车路协同设备)、万集科技(300552.SZ,激光雷达+ETC双驱动)。
数据服务:海天瑞声(688787.SH,自动驾驶数据标注)、四维图新(002405.SZ,动态地图更新)。
能源配套:特锐德(300001.SZ,充电网络)、宁德时代(300750.SZ,换电电池技术)。
三、政策与市场驱动逻辑
- 政策红利:上海“模速智行”计划推动L4级商业化,2027年建成全球引领区;全国性准入试点政策即将落地,加速车企与路侧设施协同。
- 技术迭代:L3级渗透率2025年或突破15%,激光雷达成本降至200美元以下,4D毫米波雷达普及加速。
- 成本下降:智驾系统单车成本从万元级降至3000元以下,推动“智驾平权”战略(比亚迪、华为自研芯片降本)。
- 场景扩展:港口、矿区、物流园区等封闭场景率先落地,2025年港口无人运输市场规模或达300亿元。
四、风险提示
技术路线风险:纯视觉与激光雷达路线竞争加剧,算法迭代不及预期可能拖累商业化进度。
政策落地延迟:地方试点推进速度、数据安全法规变动可能影响产业链投资节奏。
供应链波动:车规级芯片进口依赖度高(如SoC芯片70%依赖台积电),地缘政治或导致产能受限。
五、投资策略建议
短期关注:政策催化下的路侧基建(千方科技、金溢科技)、L4级量产车型(赛力斯、宇通客车)。
长期布局:高算力芯片(地平线生态链)、跨域融合(华为MDC平台)、数据服务(海天瑞声)。
弹性标的:线控底盘(伯特利)、激光雷达(禾赛科技)、域控制器(德赛西威)。
数据来源:综合自政府文件、行业研报及公司公告。
(免责声明:以上部分内容、数据、信息来源于网络,由本人基于公开信息收集汇总、编辑整理。其相关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交流参考使用,不构成市场投资买卖操作依据。据此操作,盈亏自负,风险自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